|
“免税茅”业绩跌跌不休。 1月16日,中国中免(601888.SH)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。 2024年全年营业总收入约564.92亿元,同比减少16.36%;归母净利润42.63亿元,同比减少36.5%。 据此计算,四季度营收134.72亿元,同比下滑19.3%;净利润仅3.44亿元,同比下滑77.2%,跌幅较比2024年前三季度明显扩大。 公司在业绩快报中回应称,受消费需求放缓及行业周期影响,公司经营业绩持续承压。 最为直接的表现在于其支柱业务——海南离岛免税的下滑。 据海口海关统计,2024年全年,海口海关共监管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309.4亿元,同比下滑近三成,购物人数同比下滑15.9%。 作为海南离岛免税业务的最大经营者,中国中免在海南省拥有6家离岛免税店。2023年年报显示,公司在海南地区的营收占比接近六成。 不过在免签政策持续放宽下、出入境客流逐步恢复,中国中免的机场免税业务仍在增长。 2024年全年,北京口岸出入境人员达1827万人次,同比增长90%;上海口岸累计出入境人员达3600余万人次,同比增长85%。 同期,中国中免北京机场免税门店收入同比增长超115%,上海机场同比增长近32%。 北京、上海出入境客流量已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68.5%、78.8%的水平。 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认为,中国中免的机场免税业务有望在低基数下持续反弹,但销售额未必能回到2019年的水平。 对于中国中免而言,其主要客群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正在下降。相比电商、境外购等渠道,出境免税业态在价格、购买便利程度等方面的优势正在缩小。 分析认为,伴随市内免税店政策逐渐明朗,市内免税有望成为中国中免的下一个增长点。 据华西证券研报测算,仅考虑国人出境的购物需求,未来国内市内店市场(不含离岛)或达480亿元。市内免税店租金有望显著低于机场免税,为价格竞争力和利润率留出空间。 发布业绩快报当日,中国中免宣布其全资子公司中标深圳、广州、西安、福州、成都、天津6个城市市内免税店经营权。加上原有的7家门店,公司市内免税业务现已覆盖13个城市。 在周鸣岐看来,未来无论是市内免税业务还是出海布局,中国中免都面临国内外诸多零售业态的竞争,“中免需要拿出更有力的价格策略”。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,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、财务状况或需要。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。据此投资,责任自负。 |
